英國國家肖像藝廊 重量級大展《時代的臉孔》

160 多年來第一次!英國著名的國家肖像藝廊收藏,首度大批移師海外亮相!

從肖像可以看見什麼?人物獨特的氣質、外在裝扮的風格、神情間流露的情緒,甚至是背後耐人尋味的故事。奇美博物館引進重量級國際大展,讓台灣觀眾跨越 500 年,面向西方的大不列顛,飽覽百位名人的經典臉孔與精采人生。

《挑戰—安藤忠雄展 TADAO ANDO : ENDEAVORS》 全球巡展最終站

今夏,由忠泰美術館引進《挑戰—安藤忠雄展》來臺盛大展出,展覽包含建築師親筆旅行速寫、設計手稿、建築模型、經典建築空間1:1等比再現。期待透過本展引領臺灣觀眾一同見證安藤忠雄這位建築大師一生中迎接各項挑戰的精彩歷程,親炙其創作理念以及對於人生永不止息的挑戰。

專訪 | 雕塑下的細膩人生:李東峻「流浪日記」 

許多人在社會上生存越來越不容易,常會一不小心迷失自己,電影演的終究是成功的案例。現實人生為了追尋夢想或生活目標,失敗的戲碼總是不斷上演。但對於李東峻來說,「能夠朝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前進,為了自己夢想努力這件事,就是一種自由。」

誠品畫廊 ∣ 初初 The Ever First 展覽介紹

「初初」是最陌生與最熟悉的混合。邀請80世代的9位藝術家,在新媒體時代轉進當代藝術的台灣經歷中,回頭探找原初的起手式,那演化至今的原型,以作品講述藝術生命的真實演進,去召喚我們說不清卻被無限吸引的「第一次、剛剛好、不再有了、最後了」,所引動的存在感。

蘆筍工作室| 霹靂卡霹霹拉拉 歲末覺醒開幕派對

從2019年末疫情爆發至今,當各 國城市的ㄧ部分被擦拭了,在安頓與創作的彼端,我們期望一同身處在「緊(張) 集(合)狀態」的觀眾,於12月19號,下午3時,能與我們共同參與一場由蘆筍工作室策劃的歲末覺醒派對: 以「霹靂卡霹霹拉拉」為入內咒語,歡迎欣賞進入領地。 

國家人權博物館「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

展覽以四大單元《凝視-生活空間的再發現》、《現場-不可見的風險外包》、《練習-明日的平等與共生》、《閱讀間》等分區展示,從臺灣人的生活、移工的工作與生活、治理政策與制度、NGO的行動等四大面向,呈現移工在臺灣從個體到群體的生命史。這也是臺灣首次由博物館以特展形式,完整回顧移動人權議題在臺灣發展的歷程。

耿畫廊|如果野牛做夢: 張宏圖 個展

這群在他記憶中溫順而龐然有力的動物,雖得以結伴成群來到艷陽藍天底下,擁有遼闊的空間、⻝不盡的⻘草,卻也僅能在欄柵中以身體遙想先祖立於原始曠?的記憶,遙距萬里遠的兩樣情境霎時間在張宏圖的記憶中連結,他望向草原上緩緩移動的?牛,?牛也望向他,他明確意識牠們是大地的一部分、來自自然,凝視的靜默彷彿製造了巨大的聲響。

TKG+ | PAGES (2021–20) — 陳敬元個展

這或許是對現實的反應,但更可能是一個創作變化的起點。從空間衍生出創作者以身體作為丈量世界的尺度而言,陳敬元繪畫中的身體性有了實證的演練。在身處在這個時空狀態下的詮釋中,創作是一個媒介,涉及更廣闊社會、心理層面的構築與再分配。但同時,它更是一種精神屬性,也是觀看的理解與領悟。

2021 濕地 Wet Base2.0 實驗劇場 – 王木木出品《寶貝母親:複視》

這不是一位母親或一個女人的故事,這則故事日復一日在身畔發生。
或許太常見了以致明顯到沒有被發現,或説未能被訴及發現──
迫予多重注視,成為女人的第一步。
而或許在成為女人之前,我們早已往母親的身份啟程。而母親,是第一個教會我成為乖順母親的人。

龍崎光節-空山祭即將邁入三週年!

龍崎空山的歷史要從過去策展人辛綺受《亞洲藝術新聞》時所提到,政府原為有意規劃台南龍崎為垃圾掩埋場,因為土地難以耕種、人口老化,給人一種空空的感覺,但當地居民並不認為 ; 經過住民的抗爭最後並沒有規劃成垃圾掩埋場。空山祭為城市與在地居民的認知故事,並以藝術季的方式創生龍崎。

萬華下町的情感風景 2021年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

萬年土壤、繁華盛開,數百年來,人們在萬華落居生根,為這片台北最古老的場域帶來獨特情感風貌。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2021臺北地景公共藝術計畫,以「感情線:看見未見的萬華」為主題,從時間、人文以及空間三種面向,牽引萬華不同的情感依附關係,呈現老台北不曾消逝的生活記憶。

2021 我不知道要穿什麼- 桑拿大可個展 I Don’t Know What to Wear – Sangna Take Solo Exhibition

長大後,也越來越可以清楚得感受身旁的人事物,如同挑選衣服,有時喜歡很簡單的搭配,但有時卻又不知道喜歡什麼。上一秒“很喜歡這件衣服!”,下一秒“今天穿這件好嗎?”然後,慢慢地再長大一點,會發現原來這件衣服其實不適合自己。

「2021金門海洋藝術季」登場!考工記、黑川互動媒體藝術等10組國內外團隊,打造與在地對話的地景藝術

金門擁有豐富的戰地遺址、歷史聚落,以及自然地景,今年 10 月開始位在金寧鄉的「2021金門海洋藝術季」,邀請 10 組來自金門、台灣、日本、墨西哥的藝術家團隊,以及 5 組金門在地社區共同創作,透過木竹架構、纖維創作、數位藝術、3D 列印等媒材創作美麗地景藝術,與金門的歷史記憶對話,呈現「生態的寧靜」、「生活的寧靜」、「歷史的寧靜」等三大主題。

「FUTURE VISION LAB」 X 「2021 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 10月8日起連續八週 挑戰視聽感官新體驗 !

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科技媒體實驗平台繼去年首推未來視覺展演計畫「FUTURE VISION LAB」,在園區架設的穹頂構築(DOME)帶來嶄新的感官體驗後,「FUTURE VISION LAB 2021」於C-LAB未來媒體藝術節再度登場,自10月8日起至11月28日止,連續八週週末,共推出14檔節目和天文觀星講座,除了邀展作品與自製節目外,更啟動公開徵選,徵求音像、音樂、劇場、手繪實驗動畫等不同類型的創作,嘗試與沉浸式投影碰撞新的火花,突破創作與技術的既有想像。

Social pro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