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大學變工學院 免開課月薪保障10萬元 】
南藝大校長爆把自己電機領域的多名同學及好友,安插到不相干的藝術學院授課、擔任要職
【 2020年你該關注的10個時尚產業趨勢 】
關注時尚嗎?
告訴你關於2020年你該關注的10個時尚產業趨勢!
【 台中勤美術館化身「工家美術館」!解密全球首座結合工地、展覽與共享複合式藝術場域 】
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所操刀的「勤美之森」,預計2022年完工後將為勤美草悟道街區帶來新能量,然而中間施工過渡期該如何延續藝術創意,為此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則發揮策展轉譯與美學設計力進行一項革新計畫,藉由打開圍籬,打造出世界首座座結合工地共享概念與美術館創意的「工家美術館」!
【空總計畫核定才剛送到 預算遭立委凍千萬】
【 日本最受歡迎展覽將於台北登場!塩田千春「撼動的靈魂」4大亮點搶先看 】
本次在森美術館的展覽是塩田千春過去最大的個展,集結了她25年來超過100件以上的作品,將癌症發作期間的不安化為創作力量,探討面向橫跨靈魂、存在、記憶、生死各個議題,絕無僅有的一次展出。
台灣是「被低估的亞洲珍珠」!文策院揭牌啟動「2個百億」、打造華山2.0文化聚落
「文化內容策進院」11/8 正式揭牌!蔡英文總統蒞臨致詞提到,台灣有「有大膽說故事的環境」是值得驕傲的地方;而文策院董事丁曉菁也說,外國人常形容台灣是「被低估的亞洲珍珠」
【 如果台灣真的出現了所謂的國際/南向藝術策略 務實的自我形塑系統 】
筆者撰寫此文的目的,並非是為了介紹島外美好的參照樣板,事實上日本及新加坡的策略模式,都不完全適用於台灣的社會狀態、文化環境和組織結構。過去已有太多的經驗告知我們,單純的引用海外的模式而忽略本土的基礎條件,不但無法解決問題,反而使原本的問題複雜化。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新館預計2020年4月完工 】
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於2016年宣布了擴建計畫,在2018年初啟動,目前已籌集了1億美元的私人捐款(超越了最初設定9,000萬美元的目標),新館計劃於2020年4月完成。
【 台灣 藝博、拍賣、畫展免營業稅 即日起申請 】
免徵營業稅盼回饋給消費者藝術產業免徵營業稅,財政部點頭。藝博會、拍賣、畫展等,不管是門票收入、藝術交易,主管營業稅的財政部官員表示:「只要文化部認定其有助提升國民文化水準,財政部配合免徵營業稅。」而且不必修法,依現行規定,即日起,業者就可以向文化部申請。
【 台灣東尼獎 有譜!國表藝將提表演藝術獎評估報告 】
近年高雄衛武營、台中歌劇院兩大表演場館成立,刺激台灣表演藝術發展,文化界咸認,該是設立台灣表演藝術專門獎項的時刻了。近日表演藝術聯盟在全台舉行論壇,擬向文化部提案建議政府單位設表演藝術獎項,邀請專家學者或民眾參與評選,獎勵優秀作品與表演藝術工作者,增加民眾與表演藝術的互動。
2017-2018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藝術家顔寧志 ─ 五感表演交互實驗研究計畫
【活動資訊|2017小西灣藝穗】
【活動資訊|2017 華文朗讀節:聽說好味道 】
【藝術新聞|駁二藝術特區-2017高雄屋頂電影夜】
【藝術新聞 | 隈研吾設計台北白石畫廊空間】
【藝術新聞 | 「微光闇影」探討攝影多層次面向】
【藝術新聞 | 探索藝術家的深層意念】
【藝術新聞 | MOMA重新展示來自回教國家的典藏品】
【藝術新聞 | 2018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出爐】
【藝術新聞 | 台灣舞者簡晶瀅獲英國最知名舞蹈獎項「國家舞蹈獎」】
【藝術新聞 | 以幽默影像揭開制服下的「路西法效應」楊德銘攝影集出版】
【藝術新聞 | 著名藝評人John Berger逝世】
【藝術新聞 | 藝術文化專屬網路域名 .ART啟用】
【藝術新聞 | 「硬蕊/悍圖」展覽開幕】
2017國際學術研討會「檔案轉向:東亞當代藝術與台灣(1960-1989)」
2017國際學術研討會
檔案轉向:東亞當代藝術與台灣(1960-1989)
主辦單位|臺北市立美術館、春之文化基金會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視聽室
日期|2017年4月8日(週六)-4月9日(週日)
臺北市立美術館與財團法人春之文化基金會將於2017年4月8-9日在本館視聽室舉行「檔案轉向:東亞當代藝術與台灣(1960-1989)」國際學術研討會,邀集20餘位國內外學者專家與會,主要針對「檔案轉向:東亞藝術史的當代性」進行討論及對話。
【藝文新聞|今藝術九月號】
【藝術新聞|自由貿易時代的文化政策】
一封徐冰致紐約年輕藝術家的信
一封徐冰致紐約年輕藝術家的信
Dear Nancy,
沒有及時回復你的信,一是因為忙,二是因為你信中那些既實在又具體的問題,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談清楚的。每一個從事藝術的人的條件和狀況都是一個個案。另外,即使那些已經成功的藝術家,要讓他們說出:為什麼別人沒有成功而他卻得天獨厚,也是很難的事情。
從你的信中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對自己的未來和對藝術負責任並且有勇氣的人。這一點不是每個人都能具備的,這是成為優秀藝術家的首要條件,你應該看到這一點。
我一直認為,要做一個藝術家,首先要做的事是把藝術的道理、藝術是怎麼回事搞清楚。具體說就是:身為一個藝術家,在這個世界上是幹什麼的,他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更具體地說就是:你與社會構成一種怎樣的交換關係。你要想成為一個以藝術為生的人,就必須搞清楚你可以交給社會什麼,社會才能回報予你。我有時想,我有房子住,有工作室用,有飯吃,是用什麼換來的呢?美術館、收藏家願意用高價買我的作品,他們買走的是什麼呢?作品本身只是一堆材料,值那麼多錢嗎?價值源于那些精工細作的技術嗎?比我在製作上講究的藝術家多得很。我認為藝術最有價值的部分,是通過作品向社會提示了一種有價值的思維方式以及被連帶出來的新的藝術表達法。這種“新的方式”是人類需要的,所以才構成了可出售的價值,才能形成交換鏈。藝術新方式的被發現,源於有才能的藝術家對其所處時代的敏感,以及對當下文化及環境的高出常人的認識,從而對舊有藝術在方法論上的改造。所以說好的藝術家是思想型的人,又是善於將思想轉化為藝術語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