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日期:2015/01/10~02/15
開幕酒會:01/10 15:00
展覽地點:恆 畫廊 台北市新生南路一段58巷12-1號
「我不屬於」以女性創作者作為主體,邀請來自台灣、馬來西亞、孟加拉及日本/韓國的女性藝術家/藝術團隊來共同展出。擁有台日混血背景的高森信男,長期關注跨族群和亞洲聯結的相關議題;「我不屬於」一展雖然規模小巧,但卻是相關議題研究的延伸。
本次展出的作品包括了韓裔日本藝術家金仁淑(KIM Insook)的《SAIESEO:於兩韓及日本之際》;該作品以記實的手法,拍攝了許多居住在日本的韓裔「在日人」,藝術家甚至將鏡頭轉向自身,以期可以探勘自身的處境。纖維藝術家吳佩珊的作品,透過作品自身的媒材,發揮了許多細膩的視覺效果;在這次的展覽,吳佩珊將以細膩的纖維編織來包裹不同的物件。來自馬來西亞的字型設計團體Typokaki,則是創作出一本稱為《女人的字》的藝術書,該書實際上是一本迷你尺寸的小字典;Typokaki以中文部首「女」字加以造字後創作出許多不同的「自造字」;而每個新字又各自代表了某種和女性有關的狀態,在字典式的編排中,以中、英、馬來文來進行解釋。
馬來西亞藝術家區秀詒(AU Sow-Yee)的錄像作品《棉佳蘭一日無光》則是透過一種類似訪談的手法,來描述一個實際上不存在的南洋島嶼,藉此影射想像中的多族共存烏托邦。李若玫的作品《髪髻(1985-1998)》則是採用大理石雕的方式來雕刻童年時代所保存下來的兩捲髪髻,藉此呈現出強烈的告別及紀念的意味。孟加拉藝術家Tayeba Begum Lipi則是展出了《我嫁給我自己》,在該作品中,藝術家同時扮演了新郎和新娘的角色,並以傳統婚俗的方式,將「自己」嫁給了自己;該作品除了牽涉到個人性別意識的探索之外,亦同時是針對父權結構的控訴。
「我不屬於」展覽圍繞著族群、性別和世代的認同進行一定程度的討論,透過六位藝術家/藝術團隊的創作,企圖發展出一種明確的陰性書寫邏輯;這種作品的書寫方式,述說著六種不同的生命故事、家族記憶,亦包含了面對自身族群及性別處境之後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