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日期:2015/10/9-2016/1/10
展覽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201、202展覽室
官網:https://www.ntmofa.gov.tw/chinese/ShowInfomation_1.aspx?SN=4600&n=10044
「八十能量」是蕭勤親自為2015年回顧展命名,蕭勤從1951年開始習畫,投注於藝術創作已近65年,至今仍以旺盛的企圖心在藝術領域勤力耕耘,他將創作當成實踐生命意義的尋道之旅,並以數量龐鉅的作品、鮮明的思維理路、獨特的繪畫語彙,證言他以藝術求道的理念與堅持。
蕭勤祖籍廣東香山,1935年出生於上海,幼年早失怙恃,1949年隨同姑父王世杰一家來臺,1951年入臺北師範學校就讀。1952年進入李仲生畫室學習,李仲生引導學生研習西方現代藝術新知,鼓勵他們自東方哲學及傳統文化中汲取養份,從中探索融會並尋找展現自我風格的表現方法,這對蕭勤日後的創作思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作為戰後成長於臺灣的第一代藝術家,蕭勤在藝途發展之初,就展現了不願因循傳統、亟欲掙脫學院桎梏的冒險性格;1956年獲得赴西班牙留學的獎學金,抵達西班牙後發現當地的藝術學院教學過於保守,蕭勤決定不入學,改以自我學習、參與藝術活動、結識創作同好的方式,走一條相對艱辛、但在蕭勤堅持不輟的努力下成果豐碩的創作道路。
蕭勤羈旅海外近60年,1956年出國前即與李仲生畫室成員共同籌組「東方畫會」,1957年積極協助籌辦「東方畫展」,被譽為「八大響馬」之一,他引進西班牙前衛藝術家原作參展,並將東方畫會成員作品寄至西班牙展出,開創臺灣與國外平行交流的首例,之後持續15年引介畫會成員作品至歐洲展出,並不斷在國內報章雜誌撰文介紹西方藝術新潮流及訊息。蕭勤對推動現代藝術的熱情及抽象繪畫的堅定信念,使他成為1950年代後期臺灣戰後第一波前衛思潮「美術現代化運動」的重要先鋒。蕭勤1959年定居義大利,先後曾工作於巴黎、倫敦、紐約等地;他活躍於國際藝壇,並參與發起1961年的「國際龐圖(Punto)藝術運動」、1977年的「國際太陽(Surya)運動」、1989年的「國際炁(Shakti)運動」。他以東方美學思惟在抽象繪畫領域創造鮮明性格,並獲得西方藝壇的矚目與肯定。
身處於西方藝術思潮蓬勃發展的歐洲現場,蕭勤的創作之路始終回歸到個人的東方文化根源,透過精神及心靈世界的探討,將創作視野由老莊、道家、禪宗拓展至西藏密宗、印度曼陀羅等東方哲學及宗教的研究,後續並融會外星及宇宙探索的發現,形成了蕭勤追求生命及宇宙和諧、均衡的創作歷程。蕭勤穿梭在東方哲學與西方美學的藝術探索旅程,從早期作品對書法金石文字的解構,經歷非形象、抽象表現主義及極簡風格的淬鍊與省思,創作不再是追尋獨創形式技法的呈現,而是宇宙生命力的傳達者。從近期的作品中,更可以感受到蕭勤將自己對藝術、哲學、宗教、神秘學、太空科學的興趣與體悟融通為一,以更廣闊的視角,豐富對創作「內面性」的演繹與詮釋,賦予宇宙本質及生命能量循環演化的真諦。
蕭勤旺盛的創作力,不僅映現在其多元的繪畫面貌中,也顯現在他嘗試不同媒材的好奇心及實踐力上。本展展出作品多達155件,時間跨度從1954年至2015年,除了油畫、壓克力、墨水,版畫等平面作品外,亦含括陶藝、雕塑,以及首次在臺灣展出的玻璃馬賽克鑲嵌壁畫系列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