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期:2016年07月10日-08月07日
開幕酒會:2016年07月10日,15:00
地點:好思當代 (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13號4F)
網站:http://symposiumartstudio.weebly.com/exhibition.html
http://symposiumartstudio.weebly.com/
藝術家在現實社會中的處境,對我而言是一種浮游不定的狀態。用精神分析理論來解釋藝術家創作的過程,意指將本我(id)中激動翻滾的慾望,藉由昇華(Sublimation)作用經過自我(ego)意識突圍而出,他們從外在環境尋獲新刺激,交給敏感細膩的內在世界一層一層不斷轉化後,才能產出迷人的符號密碼。藝術家們必須不斷在現實與內心來回穿梭,在社會洪流中維持個人浮游,醞釀力量在夾縫找到自我定位,進行一場溫柔的抵抗。
創作者對於個人處境的知覺,完全表露於創作,將不定的浮游狀態固著於作品上,其中不乏社會與自身的衝撞。田名璋對於人為僵化制度的倦怠,透過暫時逃離日常生活融入自然,依循野性的呼喚找回自我存在,而作品本身則是一種行為影像的概念。香港雨傘革命發生時,身處異鄉的龔正荇,藉由創作表達對故鄉遠距離的關切,畫面中暗藏的小木頭人,代替她彌補無法親身參與香港公民運動的遺憾,看似親密確有無能為力的淺層焦慮。李瑜芳受到海洋教育的啓發,作品中充滿對於海洋生物的悼念,美麗之下隱藏著對生命的憐憫,盼望人類意識到對於鯨豚的傷害後能產生同理心。林哲志的雙胞胎系列,思索生命中無限可能性的焦慮,雙胞胎有著先天相似的基因結構,但有可能因為遭遇不同的社會歷練而各自發展成不同的樣貌,反應自身對於創作或生命探索的苦悶,視作品為宣洩出口。黃祈霖的創作是對於觀眾觀看自身作品的印象,透過自己反思觀看,微型嘲諷觀眾的反應。在花蓮的許多獨處時間裡,王詠翔看清了許多物件所發酵出的情感氛圍,透過裝置手法再現出來。
一群來自花蓮的藝術創作者,因為地緣關係,對於自我與環境的衝擊有著更敏銳的洞察力,他們訴說著不同的故事,但都聚焦在一種浮游情感之上,一種情感的狀態,透過藝術,積極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