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練山石展覽引言
形隱柔波造天地 / 動勁剛強鑿岩脈 /
水練萬象 / 迤邐開展如一幅千年長卷 / 一首光陰的慢版詠嘆
水墨繪畫長久以來一直是中國繪畫的主流,用筆線條皴擦及紙本墨韻變化歷經各代積累,形成傳統水墨藝術表現的要素。
17世紀初水墨藝術引入台灣,風行近兩百多年「文人書畫」風格。時至20世紀60年代,臺灣面對西方藝術思潮的衝擊,開始產生突破與變異的想法,而提出了「現代水墨」的觀念。具代表性人物劉國松先生即以創新的水墨技法以及對於傳統的顛覆性思考,在講究筆墨傳統的水墨世界裡掀起陣陣波瀾。
畫家連瑞芬在其成長與學習過程中,同時接觸兩方的立論與思維,也逐漸勾勒出對於水墨創作的觀點及看法。
畫家自小隨父親連勝彥先生見習書法藝術,亦隨個人興趣修學西洋繪畫,大學時期受國學薰陶,之後再赴歐洲留學,1997年畢業於法國凡爾賽美術學院。
體悟中國書畫最重要的特色在於『水』的應用,以及『水性』文化的實踐與追求。「上善若水」、「滴水穿石」、「水清濯纓」、「流形無常」,諸多譬喻源於儒、道、佛典籍,充分展現東方水性文化的思維。
若說水性思維是東方藝術底蘊,那麼,材質與技法就當回歸到畫家本身的表現性和創造力。
畫家連瑞芬的水墨創作首先掌握水性特質,選擇布面做為媒材及技法的探索,讓水性的「柔」與「韌」在繪畫時發揮作用,產生表現力,並研創『水洗』、『水塑』等技法,傳達東方文明歷久彌新、沖澹懷遠的智慧與精神。
同時台灣島嶼受水力撞擊及刻鏤的流色奇石,也給予藝術家豐沛的創作靈感,藉由布面承載水性的柔與韌,進行多層次洗疊染塑。繁複的過程促使畫家彷彿練工一般,慢慢磨造出其特有的形色山石。
連女士從事水墨創作15年,以其具創造性的藝術表現,結合「東方水性」哲思,經營出獨具個人特色的新水墨風格。
展作說明:
<觀 物 誌> 曠野洪荒中的抒情懷想
<光 陰 帖> 呈現山石不同的典型與面貌
<時光流域> 想像時光之河流經、穿蝕的宇宙大地,會是何等瑰麗而多奇
<歲 時 曆> 闡釋對四季節氣的懷想
<山 水 變> 宏觀視眼探究地景的流變
<光河之礫> 仿造”類石塊”, 將時間和環境力量所侵蝕深入的各種形質色變
化,予以視覺性表達。
<若水柔剛> 表現水力的柔與韌
<逐光採石> 訴說關於寰宇大地的詩篇。
<時之芳庭> 奇色山石橫枝出新,賦予水墨題材一種歷久彌新、脫俗自適的人
文意境。
<大音希聲> 天地大美超越人為的極致,生命大道也僅能在自然中領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