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畫像」聯展
2017 年 4 月 8 日-5 月 6 日
安卓藝術|台北市和平東路一段 180 號 7 樓
開幕酒會|2017 年 4 月 8 日(六)3:00pm
安卓藝術將於 2017 年 4 月 8 日至 5 月 6 日舉辦「自畫像」聯展,展出藝術家包括:維特.貝拉諾(Victor Balanon)、陳曉朋、瑪琳.杜馬斯(Marlene Dumas)、翠西.艾敏(Tracey Emin)、蕭筑方、鍾江澤、安娜.瑪瑞亞.米庫(Ana Maria Micu)、石晉華、史金淞、謝鴻均、馬拉蒂.蘇優達莫(Melati Suryodarmo)、黨若洪、及蔡佳葳。展覽開幕酒會將於 4 月 8 日星期六午后 3 時舉行,部分參展藝術家亦將出席,我們誠摯邀請您的蒞臨。
自畫像在藝術史上的傳統源遠流長,它們反映出藝術家作為一名創作者的身分和意識在歷史上的發展與轉化。正如策劃本展的安卓藝術創辦人李政勇指出的:當代藝術在表現手法和美學經驗的迅速擴增下,似乎到了我們可以用一種新的方式和認知來面對「自畫像」這個古老的創作主題。作為一種創作身分的意識和表述,當代藝術的自畫像不再只是傳統繪畫中藝術家為藝術獻身的宣誓或情感投射,並具體化為一種獨特靈魂的顯現與追求,或個人身分、身體經驗與認知的創新再現。
展出作品中,南非藝術家瑪琳.杜馬斯的水彩畫作《聯結》描繪女兒自她身體產下的那一刻。作品尺幅雖小,但直逼產道的視角與坦率的筆觸凝聚了強大的視覺震撼,嬰孩的臍帶仍與母親相連,即將隨著生理聯結的斷開而成為獨立的生命體,在在引領人們思及生命的奧妙與不可測。杜馬斯曾在生下女兒之後說:「我不再是那些男孩中的一員了。」點出成為母親的人生經驗,對於女性身份認知所產生與男性不同的決定性分別。此作曾經於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2008 至 2009 年的大型個展「Marlene Dumas: Measuring Your Own Grave」中展出。同樣作為一位母親的自畫像,謝鴻均《陰性空間之三十七》是她產後的第一件作品。在此前因為懷孕與生產,藝術家幾乎有一年期間停止使用油畫,《陰性空間之三十七》在表現手法上顯得特別奔放,畫面上母性的身體採取一種呵護的姿態,滴流的白色顏料代表哺育新生命的乳汁,並以簡約充滿喜悅的圓圈及笑臉描繪這新生的嬰孩,傳達那雜揉苦難與喜悅、難以言說的身心蛻變。
因培植常年生長植物而受到啟發,安娜.瑪瑞亞.米庫試圖透過一種不斷累積、生長的創作形式,審視自身作為藝術家的存在。米庫從看似平庸的事物中捕捉另一種現實的光輝,透過紙本素描及逐格動畫的手法將具有時間流動性的狀態凝結於瞬間,揭露一個更為緩慢雅緻的世界。黨若洪則在他的自畫像裡變身轉換,讓自我的身心靈狀況與經驗幻化為無語的演出,在充滿想像的場景中提點著現實,當中隱藏著似有若無的訊息,亦摻雜著詼諧以及跨越現實的多重可能性。
史金淞自不同文化現場中採集灰塵,稱之為「記憶的灰塵」,並用於書寫或塗繪,使時間軌跡及記憶得以再現。他以採集自武漢的灰塵,製作成油畫顏料,並在一面鏡子上畫下《不可預知的戲劇現場─武漢灰的自畫像》,喻示其一系列由「記憶的灰塵」衍生而出的創作,終將回成一種內觀的回視。蔡佳葳的作品《外人》則以形似外星人的章魚作為隱喻,自況在不同國家—甚至在自己的家鄉台灣,都容易被當成外地人的處境,而作品中的護照號碼即成為她台灣公民身份的意義象徵。
「自畫像」一展集結了十三位來自亞洲與西方的藝術家作品,以繪畫、素描、版畫、影像、觀念藝術與複合媒材等不同型態的創作,透過自畫像此一命題,回視創作者的身分象徵與靈魂投射,並引領我們進入藝術家最深沉的繆思世界。
安卓藝術
官網:http://www.art-msac.com/msac2012/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MindSetArt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