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開築空間 | 圖像與台灣-台開版畫典藏展
ARKI GALÉRIA | Image and Taiwan – TLDC Print Collection
展覽時間: 2017年7月28日(五)- 8月27日(日)
展覽地點:築空間A展廳(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2號B1)
開幕式暨記者會:2017年7月28日(五)14:30-17:30
發起人:台開集團董事長 邱復生
策展人:何肇衢、廖修平、李錫奇、顧重光、蘇憲法
參展藝術家共15位 (按照生年排序): 江漢東、楊英風、秦松、潘元石、倪朝龍、顧重光、鐘有輝、楊成愿、賴振輝、呂燕卿、周孟德、黃郁生、羅平和、林昭安、陳韋㕇
梳理土地情感與記憶 深化藝術結合生活的使命
圖像與台灣 以版畫探討在地文化與意識形塑
《圖像與台灣-台開版畫典藏展》展出台開典藏版畫作品選,梳理台灣版畫演譯多層次面向,探討台灣文化中的多元層次。歷史上在西方意識移植以及不同思維政權主導的衝擊下,藝術家如何結合新的養分,同時「台灣」的面貌在這段過程是如何在藝術作品中體現,是《圖像與台灣》的根本命題。本展將展出18件精選典藏版畫作品,與觀者共同思索歷史面向和藝術家詮釋觀察的相互對照。
典藏品展覽近年在全球各大藝術機構成為一主流趨勢,除了彰顯藝術教育責任和性質外,同時也不斷重新反思詮釋當代論述,以及歷史記憶與在地三者之間的關連。台開秉持著推廣藝術教育,以藝術結合生活為使命,用實際行動與本土優秀藝術家共同見證藝術的真善美,築空間將持續深化台灣藝術史軸線,期望以典藏展呈現出台灣土地上的情感與記憶。
展覽以「台灣風物」、「歷史記憶」、「內在追求」」三個子題區分,重要展品如1958年成立之現代版畫會代表性藝術家江漢東之創作;以不鏽鋼雕塑作品著名於藝壇的楊英風,展出難得一見常民文化觀察作品;同時也是現代版畫會成員,東方畫會創始成員之一秦松,帶有東方書法意象之版畫,創作於1963年餘於本次展覽首次曝光。
「台灣風物」,以藝術家視野觀察常民文化,如楊英風《後台》(1952)以豐富的層次描繪野台戲後台熱鬧景象;倪朝龍《台西漁舟系列(二)煦》,以成熟內斂的筆法、刀法,刻畫台灣中部漁民生活;周孟德《挽面》的生命經驗與社會人生百態交錯,用細膩寫實的線條描繪人物,不只是忠實的紀錄,更是將藝術家對現實人生關切的寫照;黃郁生《山路》使用不斷反覆製版、試印、修版的方式,呈現藝術家的生活經驗-務農子弟的重複與艱辛。
「歷史記憶」透過景象或地誌描繪傳達對在地時空變遷的遙想與探究,或在歷史的脈動中反應潮流;江漢東《長汀民謠》用生動的線條和鮮明的顏色,藉由民謠文本表現生趣盎然之意;秦松《復活》表現其60年代風格,黑色、粗獷的線條,反應當時藝術家受西方抽象表現主義以及行動繪畫之影響,欲創新中國現代畫風格的企圖;顧重光《台灣風物誌-海舶圖》、《明鄭復台之戰》以絲路交通以及歷史事件為題,串接台灣海島與中國的文化關聯; 楊成愿《航行與時間》、《淡水序曲》以基隆、淡水兩個主要海港為題,打破時間前後的連續性,將景致並置在畫面上,思考台灣的歷史演進以及文化脈絡;羅平和《紅頭嶼》五味雜陳的拼貼並置原住民生活圖像,傳達對原住民處境的人文關懷。
「內在追求」藝術家將繪畫語言開展,以抽象形式詮釋藝術家所欲描繪的時空與心境,觀照生命經驗。潘元石長期致力於兒童美術教育,《與牛共讀》以擬人童話般的情境與孩童溝通;鐘有輝的創作常以嚴謹的構圖,繁複而大膽的配色與簡單、複雜形體交織。在《平安之輝煌騰達》、《清心能量》兩件作品中能看見藝術家對自然與人文的關照,透過兩種不同的配色,精湛的版畫複合技法,透露出無限的氣韻與生機;呂燕卿擅長運用平版與絹印的套色變化,繁複的構圖傳達女性獨有對慾望與禁忌的情感生命力。《記憶系列II》以日常所見之物造型交錯,體現出心靈對自由與存在之感慨;林昭安《時空-蓮潭記事II》以藝術家個人心境與所見之景相互對照表達時間性;喜運用黑色在畫面中,營造出豐富層次與神秘感的陳韋㕇,《冥想》之作運用紙板特性和滾動油墨製造的色階變化,在扁平的構圖中用色彩架起豐富的空間;賴振輝將水墨的技法與版畫結合,利用木板與紙板的肌理,疊印出幽微的《晨曦》。
回朔版畫發展的歷史,處處可以窺見台灣的生命脈動:傳統的版畫與民間技藝、日治時期傳統水印木板畫在各式的官方方志、經書、郵票,日治時期的藏書票、詩人西川滿編製的《媽祖》期刊、立石鐵臣主導插圖創作的《民俗台灣》,勾勒並紀錄了珍貴台灣特有的鄉土風情,流露藝術家捕捉群眾構成的社會面貌,至今仍深深觸動人心,是現今極為重要的台灣藝術史料。與土地和人文的深刻連結,是台灣版畫獨有的面向。從清領、日治時至今日,如何看見台灣仍然是各界不斷反覆咀嚼的面向,台開築空間在此謹以典藏版畫展,表達我們對台灣土地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