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台北當代藝術館)
『世』一場自願非願的遊浮-李真個展
觀後感想|
文 /自由人藝術公13th實習生 / 蔡孟芸
透過李真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到人生百態,或許是小人物人微言輕的無奈,或許是猖狂自傲的狂人姿態,也或許是隱者灑脫的智慧,這些作品將人性的種種樣貌表露的一覽無遺,從作品我們可以看見藝術家對於大環境下弱勢者的人文關懷與社會生態的批判,也讓觀者反省自身生活的態度,擇其善者而從之。李另外此展覽有多件能與觀眾互動的作品,其中有一件作品令我十分印象深刻,名稱為「聖光」,在現代社會中由於網路通訊的發達,使得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主角一展才華,就如美國藝術家Andy Warhol美國藝術家所言:「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15分鐘。」然而李真透過「聖光」這個作品讓我們思考,聚光燈下的自己,是否真的能夠永遠光鮮亮麗?觀眾可以實際踏入打著強光的舞台,享受當主角的感覺,然而過了幾秒鐘前方便會吹來巨大的強風,彷彿催促「主角」離開這個舞台,若還是堅持在原地,風力便會更加強大,使得台上的主角不得不倉皇離開,而原本被聖光簇擁的神聖意象,瞬間變得狼狽不堪,這象徵著人必然的存在感與渴望備受關注的天性,當個體成為主角時,或許得到備受矚目的快感,然而也必須付出代價諸如失去隱私或者被他人批判、檢視,我認為這是一件相當發人省思的作品。
展覽簡介|
(文章來源 / 台北當代藝術館)
本展透過對李真作品邏輯的爬梳與推進,以「世」為主題定調。「世」在中文裡有多重含義,不僅有時間上的概念,如:「世紀」、「世世代代」等,更有空間上的概念,如:「世界」,進而延展到對「出世」與「入世」的考量。英文所對應的“Being”,更有存在、生命、本質與品格的意味。恰如李真的作品由東方意識與佛學精神而來,具有綿延的歷史長度,又有著對現世直覺之思考心識,從而建構出李真藝術的多重性與前衛性。副標題:一場自願非願的遊浮,則源於李真所自言「千古不變的生命皆如是」,承如在主觀與客觀間探尋、在歷史與現實間碰撞、在自願與非願間返復,皆是一場場的遊浮。因此展場中劃分為「來」、「往」、「入」、「出」四個層面,藉以帶給觀者感受這由諸多因素所構築的遊浮場域。戶外廣場展區的「來」展出高達8米的《站立的靈魂》、《橡皮人》等作品,呈現出李真探索的面貌。「往」則是展出李真最為大家所熟悉的經典作品樣貌,如《牡丹》、《無憂國土》等。「來」與「往」在作品尺度與材質上的差異,使展覽在戶外空間已然建立起一個有著多重思考而又一以貫之的狀態。美術館內則是另一番景象,首先一樓的主題為「入」,從李真重新呈現的早期代表作《蝴蝶王國》開始,將其對世事從遠析到近觀再到融入的過程,人性層層開展,逐步帶給觀眾驚艷與自我疑異的面對。進入二樓「出」的版塊,從《聖光》的風暴與閃爍開始,導引觀眾由作品反思集體糾葛乃至面對死亡的沉寂。而在最大的展間中,李真則建構了一個24米的《神經‧私設天堂》,是本次展覽的最高潮與最深處的表述。被視為直指天際的方尖碑和寶塔的橫空與對峙,所建構的震撼以及從天而降的《急口》,不僅是一次對迴圈及重生的行動闡釋,更使本次展覽主題:「世」之「往」、「來」、「入」、「出」的循環往復在空間上與情感上得以充分彰顯。而展覽尾聲的創作手稿及早期雕塑《神氣》,則將觀眾拉回李真最為原初狀態的呈現,建構了一個「原來如此」的生命通道。
參展藝術家|李真 Li Chen
藝術家簡介|李真,1963年於臺灣雲林出生,為當代國際藝壇中極具代表性的雕塑藝術家之一。作品風格融合其早期對佛學道家之感悟,兼具西方雕塑之創作語彙,同時滲入對當下社會百態之凝視與揭示。1999年作品首度曝光後,即活躍於國際間;2007年參加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為首位以個人名義受邀舉辦個展的華人藝術家,並曾於北京、新加坡、西雅圖、巴黎等地舉辦大型個展。
策展人|吳洪亮 Wu Hong-Liang
展訊|
展期 _ 2017/07/01-2017/08/27
地點 _ 台北當代藝術館
地址 _ 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
連結 _ 請點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