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資訊|
【展覽時間Duration】
時間:2017年9月9日(六)-10月8日(日)
地點:月臨畫廊一館(台中市西區英才路589巷6號1F)
【開幕茶會Opening】
時間:2017年9月9日(六) 15:00 茶會
地點:月臨畫廊(台中市西區英才路589巷6號1F)
主辦單位:月臨畫廊
展覽簡介|
外在世界,歷來是藝術家歌詠、發現、投射的對象,但對資訊化時代的新一代藝術家而言,外在世界不再是指上帝創造的大自然,也不是工業革命後人類建構的第二自然──城市,而是資訊泛濫之後的各種媒體、印刷,與時尚、訊息……,或可稱之為「第三自然」。 耿晧剛,一個霍剛前往義大利米蘭五年之後,才在台灣出生的另一個世代的年輕人,玩著機器戰警長大、打著電動玩具長大的一代,在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之後,便前往米蘭留學。這個古老的城市,有最具歷史價值的建築、街道,也有最時尚的櫥窗與視覺資訊,對這個來自台灣的年輕人而言,似乎充滿了好奇與想像,從櫥窗擺置的色彩,到牆壁馬賽克的質感,乃至街道石塊的紋理,在在地交融著歷史的歲月痕跡與時尚的新鮮美感,這種併置與對比,也就成了藝術家創作的基本結構與語彙。─節錄自蕭瓊瑞教授專文〈吟詠第三自然-耿晧剛的時尚詩情〉
月臨畫廊9月9日至10月8日將於一館推出《第三自然 耿晧剛個展》,本檔邀請到曾在義大利、日本、台灣等國展出的藝術家耿晧剛,展示其2015年至2017年29件壓克力彩平面作品,另輔以4幅1997年的米蘭手稿,總計33幅,展名為耿晧剛引自學者蕭瓊瑞教授所撰的〈吟詠第三自然-耿晧剛的時尚詩情〉一文,並借用專文所提的第三自然概念,透過本展充滿藝術家天馬行空的線性抽象作品,將帶領觀者對色彩的感知與空間的探索,開展觀看者的想像力與感官的敏銳度。
色彩變奏曲的演繹者
耿晧剛自幼生長在父親為建築師、母親為水墨名家的藝術世家背景,曾旅居在美感無所不在的米蘭及於該城市布雷拉藝術學院主修繪畫與裝置,取得碩士學位,畢業後任職時尚產業多年,常出國體驗不同的生活與文化,2008年起他於銘傳大學商設系與東海大學美術系擔任教職,加上過去在學期間因其指導教授的影響,而開啟他對觀念藝術的思考,這些經歷皆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養分來源,讓他的作品有著多元的面貌,不拘一格,創作類型橫跨畫作、裝置、觀念、攝影和數位版畫等,取材皆來自周遭,作品廣受國美館、高美館及諸多私人單位典藏。
康定斯基曾言:「抽象畫是『視覺的音樂』。」正如耿晧剛的作品中,帶有著鮮明的音樂性,如變奏曲般在反覆的過程中有變化,此次展出作品多為幾何色塊與線條交織構成,輔以少數幾幅自由書寫與塗抹的有機抽象,看似嚴謹的構圖中則帶有感性與自由的氣息,時而快板,時而慢板,極富韻律感,透過適度的明度對比與形式配置,使得整體既協調又搶眼。
此外,新作也令人聯想到昔日與「周先生與舞者們」舞團的巧遇,那時他們正巡演《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到了國美館這一站,舞者穿著各種繽紛多彩的衣裳,或旋轉或奔跑或跳躍或靜止不動,給人即興自由又美麗的印象,就像是耿晧剛此次展出的新作,透過彩度與無彩度、高明度與低明度及對比色的應用,使得畫面中的色彩,就像閃爍跳躍的樂音,時而極簡,時而繁複,規律的旋律中帶有著變化,繁複的構圖則透過色彩達到統調性。
《工作天-1》畫面左方由大小不一、明度對比的傾斜平行幾何圖形交織而成,右方為似中文目字、構圖及色彩皆較為單一的水墨線條,左右形成軟硬質地與色彩上的對比。《紛一》由各種傾斜的幾何圖形緊密交接而成,《紛二》構圖則較為疏朗,《眼中的世界1》、《眼中的世界2》在表面堆疊的幾何色塊與線條下,則運用無彩度的灰與白為主要底色,形成多重層次的空間感,足見其擅於對色彩和空間結構的掌握,此外,細看還可發現底部隱含有似卡漫的動物符號,此四幅作品除如同藝術家所言就像是平面的鳥瞰圖,內含豐富多元的文化,也像是當今多元爆炸的媒體資訊。《日光浴》畫面中間為邊緣形狀明確的紅、白、灰四個大色塊所組成的幾何多邊形,底部則飾以咖啡、藍、黃、綠不規則的有機色塊層層疊疊而成,色彩運用上,令人彷彿身處在炙熱的夏天裡,於海灘上灰色建物前躺著白椅上曬著太陽,整個人沐浴在金黃色的陽光下,享受著當下,整體畫面流瀉著流暢的刷痕筆觸,像是呈現出當下的美好時光正一點一滴的流逝,同時也像在回憶過往記憶中的感受。
月臨畫廊將於9/9(六)舉辦藝術家耿晧剛的開幕茶會,茶會當天將進行藝術家導覽,分享創作理念和歷程,以期觀者對藝術家有更多面向的了解,詳細展覽資料,請上官網http://www.moongaller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