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景觀|韓國藝術家張秦首次來台個展】
展訊|
展覽日期_ 2017/11/04(一) – 2017/12/06(三)
展覽地點_ 朝代畫廊B館
展覽地址_ 台北市大安區樂利路43號,近六張犁捷運站&遠企
開放時間_ 週一-六 11:00-19:00
展覽簡介|
張秦是一位相當崇尚古人情懷的藝術家,故其作品往往給人一種充滿詩意的氛圍,帶出了來自記憶與生命中再製的風景,並將之活現於韓紙或畫布上。不過他所繪畫的風景並非自然界的真實景色,也沒有特殊的指涉,而是運用了在保羅‧塞尚(Paul Cezanne)年代所運用的反透視法;事實上,人們觀看風景的方式自塞尚之後就產生了轉變。此外,張秦以當代手法所描繪的東方畫作風格,表現的也不是內心的景觀,而是以自己身體的原始感官作為感知途徑,創作出既抽象又寫實的作品。
在看似水墨的創作主軸中,張秦有時會使用雙手作畫,並使作品表現出一種自由奔放的風格,這也反映出西方藝術獨有的「破壞性」,這特性在20世紀初期的藝術創作開始出現,並延續至抽象表現主義末期。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裡,感受到藝術家獨樹一格的觀看與表達周遭世界的方式,藝術家透過實際的手法探索此信念而創作,挑戰了東方傳統哲學中畫作應該表現的形式,同時保存了此概念與議題的哲學深度。
月亮一直是被人們以詩詞、畫作所歌頌的對象,在張秦的《月光稜鏡》系列裡,我們彷彿透過某種觀測儀器在仰望著天空,月亮在這裡變成了畫面裡的中心軸,周遭略微變形的景物與不同的光源讓我們能推斷周遭環境為何,藝術家在畫面中營造出一種安靜又寂寥的氛圍,使觀者憶起屬於個人的幽密時光;在《詩的空間》系列裡,遼闊的天地線使人有史詩般的壯麗之感,大範圍的朱砂紅則表達出夕陽西下時分,略微透露出分秒縱逝的傷感,這種共同記憶所引起的暗示,亦會讓觀者不自覺地細細觀察起畫面裡的景色變化。而這時我們才會忽覺,原來心中之詩,生活裡俯拾皆是。
藝術家簡介|
張秦生於1971年,曾就讀韓國首爾大學東方繪畫系,並取得首爾成均館大學儒學院碩士與博士頭銜,現為韓國大邱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繪畫系教授。他的作品曾參展於韓國、日本各大城市的美術館及畫廊,如韓國國立現當代美術館(MMCA)、首爾錦湖美術館、首爾OCI美術館、學古齋畫廊、仁川藝術平台……等,廣受收藏圈及學術界青睞。
粉絲專頁 |朝代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