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 2019-10-12 03:01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台北即時報導
台灣有金馬獎、金鐘獎、金鼎獎、金曲獎、金漫獎…. 卻沒有一個針對表演藝術/劇場的專門獎項。近年高雄衛武營、台中歌劇院兩大表演場館成立,刺激台灣表演藝術發展,文化界咸認,該是設立台灣表演藝術專門獎項的時刻了。
近日表演藝術聯盟在全台舉行論壇,擬向文化部提案建議政府單位設表演藝術獎項,邀請專家學者或民眾參與評選,獎勵優秀作品與表演藝術工作者,增加民眾與表演藝術的互動。
文化部回應,針對外界期待設置「表演藝術獎」一事,文化部及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表藝)已陸續召開諮詢會議,委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進行研究,蒐集分析國內外相關獎項作法,並深入瞭解國內各方看法與建議。國表藝將提出設置「表演藝術獎」的評估報告,以供文化部後續研議規劃。
美國有逾七十年歷史的最高舞台劇榮譽「東尼獎」、香港有香港舞台劇獎、大陸近年也設置「壹戲劇大賞」,台灣劇團多次奪獎。台灣廿多年前便有設「台灣東尼獎」的呼聲,迄今僅官方的「傳藝金曲獎」將傳統戲曲列入獎項、民間的「台新藝術獎」也將表演藝術列入,但皆非專門針對表演藝術、獎項也相當有限。
國表藝董事長朱宗慶透露,目前正進行評估的表演藝術獎項,不會是只針對舞台劇,而是將音樂、舞蹈、戲劇列入。一位參加諮詢會議的劇場人樂觀預估,兩年內可完成獎項設置。
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指出,台灣人沒有走入劇場的習慣,多數人對表演藝術「有距離感」;設立表演藝術官方獎項,並仿照金馬獎、金曲獎打造具話題性的頒獎典禮,可拉近表演藝術和民眾的距離。她認為,此一獎項可朝「官方編預算、民間籌辦」的方向進行。
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林佳鋒認為,此一表演藝術獎務必要擁有金馬獎、金曲獎的「市場性」,才能讓民眾親近劇場。他建議設「觀眾票選獎」,但不能淪為「灌票」,如可透過兩廳院的售票系統機制,限制買票進場的觀眾才能投票。
「台灣東尼獎」多年來只聞樓梯響,劉怡汝指出,關鍵問題在於劇場散布台灣各地,舞台劇不像電影、音樂可以重聽重看,評審如何掌握每一齣戲?她指出,此一獎項可思考創新的評審方式。如德國柏林的「戲劇盛會」先由評審團圈選十齣最精采的劇場演出,再把這些劇團都邀到柏林演出,完成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