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Rui
2019台北藝博今日盛大開幕,橫跨台灣、中港、日韓、東南亞、歐洲等12個地區共141家優質畫廊帶著藝術家和作品在主題「光之再現」下齊聚一堂,透過「藝廊集錦」、「越界與混生 — 後解嚴與台灣當代藝術」&「佇立 • 遠望 — 台灣藏家特展」雙特展、「MIT新人推薦特區」等敘事主題,並秉持著「學術先行、市場在後」的理念,同時推出4場週末藝術講座、13場沙龍、台北藝術論壇,藝術之光的展演、藝術收藏與推廣等議題。
在短短四天內這麼多充實的現場活動講座、看不完的作品、來不及體驗的種種,自由人藝文資訊彙整了今年錯過你會覺得可惜的亮點作品搶先看,筆記下來,別和這些作品擦身而過。
日系典雅群眾像 — 国本泰英 Yasuhide Kunimoto
畫廊:ASIA+| Nii Fine Arts
展位:+04
国本泰英的作品一直都在關注人群和個體之間的關係,一開始他只是描繪對眼前人體的印象,隨著畫布的尺幅的增加,能出現在畫布的人數也會增加,而他在創作時發現這種角色的個體在增加中是無法被「堆積」起來的,反而有一種「個體消退之感」,他將每個以「個人」身份存在的人聚集在一起,但在畫面裡每個個體間獨特元素卻都是模糊不可見的,這些人群全部被轉換成一個個非常扁平的「人」。
中國氣質的倔強 — 沈少民
畫廊:凡亞丁丁藝術空間 Fun Year Ting Ting Art Gallery
展位:G01
沈少民作品主要以裝置藝術、影像藝術、以及觀念繪畫等創作為主他透過多媒體藝術研究人類天性中的殘忍,而這個研究出於他對人類史的內心矛盾,他以動態雕塑來詮釋人類慾望和人工所造成的後果。
而在這次藝博中除了這個吸睛的「中國鯉魚」動態雕塑之外他的「標準像」系列作品則是散落在展場的角落,企圖在當代藝術經典人物所樹立的某種標準下,思考藝術不該是被標準所影響與限制,轉以用褶皺的圖像表現成對藝術的敬意,與歷史記憶,警惕自己,並提出自身觀察與思維。
景觀裡靈動的瞬間 — 黃品玲
畫廊:台北日動畫廊 galerie nichido Taipei
展位:H04
黃品玲的作品以風景繪畫為主,她擅長將生活經驗或是自身感受轉化為風景般的樣貌運用細膩溫潤的油彩,以厚塗的方式展現看似流動卻又凝滯的視覺感,以非寫實的地景結構堆疊出線條與紋理,訴說著藝術家每個片刻故事與乘載的不同場景,他曾說:「繪畫像是一種記憶的形式,每件作品都包含了某個時刻,記錄記憶中難以忘懷或恍惚的片段,將難以言語的思緒、情感以風景的形象表現。繪畫亦成為了與自身溝通的途徑,也是讓想像與現實能夠交匯的一種媒介。把繪畫作為承載記憶與想像的方法,創造出可以使精神徜徉的景色,並在其中設法標的自己/安置自己。」
異界與真實 — 朱書麒
畫廊:青雲畫廊 Cloud Gallery
展位:E03
朱書麒的作品習慣以分析與歸納後的筆觸來刻劃仙人掌、變色龍以及蝴蝶等物件質地的徵象,擬造出一種以假亂真的表現,讓觀者理解這是一個經由藝術家加工而成的「真實」存在,進而思考這加工後的風景的「真實性」“異界”就創作者自己的觀點來看是一個可以獨立於這個世界存在的場域,而這個環境跟空間是創作者自己杜撰創造出來的, “異界”也可以說是一種有如夢境般超現實的精神表現。創作者就如同導演一般去營造一個特殊的情境,來述說自己的體悟與故事,或明或暗藉此喻彼,也因為如此藉由所創造的“異界”,可以更自由的加入創作者想放入的表現元素,或製造需要的空間效果。
科技中的錯置幻象 — 何理
畫廊:大象藝術 Da Xiang art space
展位:H03
「何理」2011年從台北發跡,為跨領域整合創新團隊,透過裝置設計跳脫平面視覺界線,創造新的經驗,為嚴肅的藝術帶來更多期待,同時也為科技注入新的美感體驗,企圖給予觀眾更多的身體經驗,在空間中建造真實的幻象,團隊集合了跨領域專業人士,從藝術家、機械工程師到設計師等,跨越領域間的隔閡,激盪出更多的想像也使科技保有人性溫度,仿造自然地景,擷取心靈的片刻,透過科技新生新的經驗,創作電子地景。
謎樣的攝影詩人 — 郭英聲
畫廊:Inart Space 加力畫廊
展位:M05
郭英聲1950年生於台北,旅居法國求學生活工作及創作20年,台灣少數遊刃於時尚、商業與藝術攝影的攝影大師,被國際藝評家譽為「心象攝影」,作品畫面瀰漫冷冽憂鬱迷霧般的詩意,《Zoom》評論,他的作品是個謎,也是個解謎的過程,「就像俳句一樣:問號不斷的出現……。」其攝影作品被巴黎國家圖書館、龐畢度文化中心等機構典藏。
藝壇不老傳奇—黃志超
畫廊:藝星藝術中心 Star Gallery
展位:N05
1941年生的黃志超以東方哲學思想與西方現代藝術的養成, 重新形塑他的繪畫風貌,他的作品童趣、熱鬧卻不喧嘩,他繽紛、時尚色彩,女人、馬、山水……,也成為他畫面最主要的語彙,黃志超形容自己:「我的心像一匹野馬,無法忍受因循拘束,常想脫韁狂奔,另闢蹊徑……。」看似童趣的造型,其實是來自潛意識自動流露的書法線性構成,而渲染、漸層的色面,則有著中國古代山水空間的轉換;一顆不安的靈魂,追尋著的是一個可居、可遊的世間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