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主辦單位-文化總會、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文 |張維中 ( 編輯 陳葶芸 )
起初不太明白為什麼是在那麼偏遠的地方。櫪木縣的那須高原,藏在森林之中的「N’s YARD」奈良美智美術館。自東京出發,若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不可諱言有些舟車勞頓。
從當地的車站轉乘巴士,一兩個小時僅有一輛,且每天下午四點半就收班,要是沒有仔細規劃來回行程抓緊時間,不小心就會在太陽西下後流落荒野。雖然是交通那麼不便的地方,但對於所有奈良美智的粉絲而言,依然是遠道而來也絕不抱怨的朝聖之地。
當我穿越樹林抵達美術館,聽風刷過樹葉的聲響,踏進奈良美智各類型創作所架構的空間,並沐浴在那須塩原的天光中,那一刻,我很快就明白美術館設置在此的意義。
拉開距離,看見不只是表象的內涵
拉開距離。我想是這四個字。脫出大都會,在近乎與世隔絕的荒郊野外欣賞奈良美智的作品,是一種生理上實質的拉開距離。因為身體脫離嘈雜的環境,心境自然也清澈起來。在東京不容易擁有的碩大展間,可以在鄉間實現,作品與作品之間也拉開了距離。更重要的是,距離篩選掉一批人潮,觀者便能夠更靜下心來欣賞作品。
那正也是想要深刻認識奈良美智創作之必須。相較於其他藝術家而言,恐怕一般人會以為奈良美智的作品似乎是「易於理解」的?因為外界對於他的作品想像或定位,經常來自於一目了然的表象。例如,那個看起來偶爾可愛,偶爾又帶著憤怒的女孩。
然而,這種認知通常只停留在所謂可愛的表層,多數人並不清楚奈良美智真正想表達的是什麼?因此「拉開距離」是必須的。當我們從作品出發,然後離開,延伸出一個時間軸,走過創作者的經歷與生涯以後,才更能夠玩味出奈良美智作品的意義。
童年成長和求學階段,累積創作的養分
1959年出生於青森縣弘前市的奈良美智,1960至70年代的成長期,躬逢其盛了日本社會的結構轉折。那是一個城鄉漸漸都市化的年代,因為日本在戰後復甦中瀰漫著超英趕美的氣氛,於是開始拋棄許多固有的傳統。
奈良美智身在其中,深刻感受到童年熟悉的事物隨著成長一一消逝,在新生事物的交織中,衝突與矛盾促使性格易感的他,比同儕擁有更多「存在感」的思索。他曾自陳是日本鑰匙兒童世代,因雙親工作留下他有大把的時間與自己共處,那種從「一個人」的狀態中享受獨處,甚至自得其樂的階段,恐怕對所有創作者的誕生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時刻。
1968年前後在日本興起的反越戰風潮,對青少年時期的奈良美智也有間接的影響。越戰持續到1975年結束,社會中反戰及追求和平的理念,及那時期出現的英美搖滾樂,都潛移默化滋養著他,孕育成他的人格養成,累積成未來創作的素材。
高三時一次偶然的機緣,他接觸到藝術大學術科考試的機會,沈睡在他體內的藝術靈魂漸次甦醒。考上武藏野美術大學後,念了一年卻放棄,因為那個年代的學院派教育令他產生質疑——那不是他要的學習。退學以後,他竟瞞著家人把學費拿去歐洲旅行。聽起來很瘋狂,但卻也是關鍵至極的決定。
因為那一趟歐洲之行,他跑遍許多心儀已久的美術館,親眼見證好多藝術真跡,受到很大的感動。藝術之外,他曾說過,更大的收穫是旅程中人與人的交流。旅途上,他認識許多對藝術亦有興趣的同好,拓展他未曾有過的視野,那些都是在當時的日本,待在教室裡難以獲得的寶藏。
1981年他重考,選擇進入愛知縣立藝術大學,專攻美術科油畫,1985年畢業後又繼續在該校念研究所,1987年取得碩士學位。在這階段的奈良美智,與其說是在學校求學,不如說是一個課業不太繁忙的學生身份,滿足他所期望的生活方式。因為公立學校的教學方式關係,使他擁有更多自己的時間開始去畫、去做他想做的東西。
在國際間大放異彩,在國內思索創作的對話
有一段時間,奈良美智曾在河合塾千種校美術研究所擔任講師,雖然是教學生美術,但對他來說從學生身上反思自己究竟有什麼、缺什麼,可能是更珍貴的事。在之後歷經了三次的歐洲旅行,同樣走訪各大美術館和藝術之都,結識形形色色的旅人,終於決定該破釜沈舟,立定志向找到自己看待藝術的方式。
1988年他獨自前往德國,進入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藝術學校進修,自此展開長達12年的異鄉生活。在這12年的歲月中,奈良美智除了取得當地藝術學校文憑之外,之後更在德國科隆近郊為工作據點,展開他的創作生活。
如果說1980年代是奈良美智探索自己對於藝術的方向,那麼1990年代就可說是他的綻放期了。1998年他受邀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與村上隆一同擔任三個月的客座教授。1998年和99年,有不少美國甚至是歐洲的藝廊都開始注意到奈良美智,他的知名度在國際藝術圈急速上升。
2000年結束德國旅居以後,奈良美智返回日本,帶著一股有如「逆輸入」的氣勢,開始在日本展開大規模的個展,並且也嘗試跟其他藝術家展開共同創作的展覽。在共同創作的過程中,他也對單獨創作產生了新的想法。
2011年發生的311東日本大震災,對奈良美智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契機。他忽然有些茫然,因為他陷入思索,一個藝術家,面對這樣一場大災難,到底有什麼存在的用處?因此他停滯了好一段時間都沒在創作,再次思考藝術和創作對「人」的意義。休息換氣以後的他,以「雕塑」形式回歸創作,自此轉入一個更成熟的階段。
2021年的此刻,我們所看見的奈良美智,可說是一個集大成的階段了,成熟的藝術家展現更多的自信,更清楚他的作品想要如何跟世界對應,並且最終要如何回應自我。
自始至終,奈良美智都相信所謂的藝術,不該只是追求高超的技法,而是應該透過「人」而產生更有層次、更有靈魂感的事物。在他的畫作中通常只有人物而無背景,那也是因為他認為,他所有的作品其實都是在回應自己。去除旁枝雜節,自我展現才是他最在乎的。
奈良美智特展:高雄
從台北移師到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奈良美智特展》是很難得的機會,能夠在台灣一次全面性目睹奈良美智以各種媒介展露創作風格的巡迴展。
除了原有在台北展出的作品,如首度海外展出的《月光小姐》和專為台灣創作的《朦朧潮溼的一天》之外,高雄展還加碼多展出26件全新作品,包括今年初奈良美智來台佈展時,在隔離期間創作的8件素描作品,以及繪製在瓦愣紙板上的《山子姊姊》與《山子妹妹》,甚至還有他的《旅行的山子》攝影系列共15件作品。
這些創作原本得遠赴櫪木縣那須高原的「N’s YARD」才能看到,如今在國境封鎖的狀態下,無法飛去日本也能欣賞得到了。
奈良美智說,這一次的台灣特展,是謝謝台灣人在311大地震中對日本的支援,然而其實我們才要謝謝他。謝謝奈良美智努力不懈,創造出那麼多關懷人性的美好作品;謝謝他在疫情中把日本的作品帶到遠方,彌補國人無法遠遊的遺憾;當然更謝謝他,總是那麼的厚愛台灣,在日常生活中,對這塊島嶼的念念不忘。
主辦單位:中華文化總會、Yoshitomo Nara Foundation、高雄市立美術館
協辦單位:文化部、高雄市政府、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公益贊助:兆豐銀行、兆豐銀行文教基金會
贊助單位:楠弘柏正衛廚、上揚國際建築團隊、信源企業
運輸協力:中華航空
活動資訊|
奈良美智特展
地點 | 高雄市立美術館 105展覽室
日期 | 07 . 24 ~ 10 . 31 (日)
開放時間 | 9:30 – 20:30 (採預約制)
開放場次|9 : 30 – 13 : 30 / 13 : 30 – 17 : 30 / 17 : 30 – 20 : 30
預約連結: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O16g0kDDHVqLN-ml4GEvESz-fp7LV6l59e4CigvFNFwZ8dg/viewform
轉自:https://www.verse.com.tw/article/Yoshitomo-Nara-Kaohsi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