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designboom、Instagram @yasuakionishi
文|La Vie數位編輯 /momo_chi@hmg.com.tw
藝術,是人類共通的精神語言,不分國籍、性別、年齡,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自身觀點解讀藝術家創作的軌跡,日本藝術家大西康明(Yasuaki Onishi)的作品尤其如此,他經常使用日常中看似不起眼的物品,如:透明薄膜、膠水、線等材料來完成大型藝術裝置,以此表達「虛無」的概念,其知名創作包含《Reverse of Volume RG》、《Distance Between Presence and Absence》、《時間の溝》等等,亦曾參與過「2020臺灣光影藝術節」和「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極簡風格讓觀者得以靜心沉浸在藝術品的空間之中,感知其中的平靜與禪意。
大西康明2012年在美國休斯頓「萊斯畫廊」展出的知名創作《Reverse of Volume RG》。
大西康明因擅於利用日常用品創作大型藝術裝置聞名
來自日本大阪的藝術家大西康明(Yasuaki Onishi)因其擅於在可視化裝置中使用不起眼的透明材料妝點而聞名,並曾於日本、美國及歐洲等地舉辦個人作品展,在空間藝術雕塑領域潛心鑽研了15年。大西康明的作品裡,擁有濃厚的「空靈」意象,沒有五彩斑斕的顏料和繁複華麗的裝飾,僅以塑膠薄膜、膠水、樹枝和線等物料來描繪雛形,偶爾輔以日常生活的物件,如:書本、花瓶、車子等,完成一件件極簡卻充滿無限想像空間的藝術創作。
大西康明2016年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展出的作品《Vertical Emptiness FP》。
大西康明2019年在上海東外灘-民生藝術碼頭展出的作品《Lost in Play 2》。
大西康明2013年與賓士合作的作品《Shaping Air》。
大膽拋開雕塑既有創作思維
事實上,大學主修雕塑的大西康明也曾嘗試多種方法呈現作品,像是金屬雕塑、拍攝研磨金屬所產生的火花現象等等,經過一次次的摸索,大西康明在創作中找到跳脫雕塑既有的可能性,發掘那些每天頻繁出現在生活中的物件,也可以拿來當作雕塑的本體,拿掉石、木、陶瓷、金屬等「硬體」,保留雛形,使雕塑創作擁有更高的自由度,且更能夠充分表現出「虛無」的意象,大西康明也希望藉此帶領觀者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反思人與物、人與空間、人與社會、甚至與世界的關係。
大西康明2002年作品《Pipe》。
大西康明2003年作品《Darkness Thing》。
解析大西康明的「虛無」理念
然而,大西康明作品中的「虛無」究竟是什麼?這與老子在《道德經》的「空虛」概念不謀而合,舉例來說:土製成的器皿,因為有了器皿「中空」的部份,才有了器皿裝東西的作用,房屋因有了內部空下來的地方,才賦予人們居住的功能;相同的,大西康明的創作給了觀者空間,卻不把話說死,讓觀眾在「無」的部分發揮想像的作用,他曾在訪問中提到,透過自己在世界各地的展覽,發現每個觀眾對虛無的想像都非常不同,這也是為什麼大西康明的作品總能讓人恣意的沉浸其中。
大西康明2012年作品《Reverse of Volume RG》。
大西康明2009年於首爾美術館展出的作品《Vertical Volume》。
大西康明知名作品亮點《RG》、《時間の溝》
大西康明的作品通常會依照展場空間量身訂做,根據場域大小、背景顏色、整體氛圍來做設計,因此,這些作品就像與天花板、牆面、地面融為一體般,自然而毫無違和感。其中一件2012年曾在美國休斯頓「萊斯畫廊」展出的知名創作《Reverse of Volume RG》 ,外觀是一座看似漂浮在空中的巨大山丘,運用半透明塑膠薄膜製造出猶如波浪般高低起伏的線條,黑色熱熔膠則一絲一絲的與天花板垂直緊密相連,徜徉在其中彷彿走進洞穴一般,讓人寧靜的感受空間帶來的迴響。
大西康明2012年作品《Reverse of Volume RG》。
大西康明以半透明塑膠薄膜、黑色熱熔膠創作《Reverse of Volume RG》。
《時間の溝》是大西康明2020年在岐阜縣清流藝術節(In The Cube 2020)展演的作品,只見一條又一條的膠水線從屋頂連接到地面,覆蓋著多件日常用品,例如:花瓶、碗盤、酒杯、書本等,乍看之下就像物件上堆滿了厚重的灰塵,將抽象的「時間」概念具象化,也引發觀者回想自己珍藏的東西以及關於那些物件的故事,凍結時間,沉浸在一段只屬於自己的片刻。
大西康明2020年在岐阜縣清流藝術節展出的作品《時間の溝》。
作品曾悄悄在台灣亮相過
值得一提的是,大西康明的作品其實也曾悄悄的在台灣亮相過,「2020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時,主辦單位便邀請國內外知名藝術創作者帶來以「光之書寫」為題的創作,大西康明不改其特色,大膽的使用塑膠片、紙張、風扇、螢光塗料和螢光燈,打造高達360公分不規則線條,而站在裡面每個人的感官都不同,像是被一團團毛線纏繞一般、像是天空下起綠色的雨,就看你怎麼發揮想像力解讀大西康明的作品。
大西康明於「2020臺灣國際光影藝術節」展出的作品。
除此之外,大西康明也曾參加「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不同以往大多運用半透明材質,這次以倒掛的樹狀結構與地面沙土來呈現作品張力,凝聚森林中樹木錯綜複雜的自然力,再利用倒掛展現反地心引力的現象,製造奇觀的視覺效果,再次翻轉觀者定義作品、定義這個世界的角度。
大西康明於「2019桃園地景藝術節」展出的作品。
雖然近期因疫情關係,大西康明目前主要都在大阪地區進行創作與展演,不過根據國外報導,他正計劃運用先進技術和材料進行創作,開發更多突破性的手法,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