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物品身上,現實原則永遠可以被放入括弧。只要失去了具體的作用,物品 便可以移轉到心智用途上。換句話說,在每一件真實物品背後,都有一件夢想中 的物品。」— 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 1967)
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在《追憶似水年華》中寫道:「唯一真實的樂園是人們失去的樂園」,而「幸福的歲月是逝去的歲月。」 在疫情下,我們都曾自稱「世界上最 不幸的美少男美少女」,課程的無數變動,「被消失」的畢業典禮都成為2020/21年 度獨自在海外奮戰的畢業生的遺憾寫照,疫情帶來的危機,不僅影響異地留學生 的就業機會,更連帶許多藝術工作者失去能實體參展的機會。從台灣到英國, 9772公里的夢想在頃刻間化為烏有,旅遊也成為當今最不可能的任務。
#我在旅行的途中,成為令人懷念的Hashtag。
魔法咒語的緣起、抑或是催眠狀態或是心智控制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神廟為古希臘極為重要的信仰中心,又稱之為「聖所」。在古希臘神廟裡,女 祭司在繚繞的煙霧中以充滿靈性沈穩的聲音,引入充滿象徵意義的敘事,以提供 建議或預言。展名「霹靂卡霹靂拉拉」 來自於超人氣卡通《小魔女DoReMi》,是部 集結眾人童年回憶的卡通,本次展覽嘗試以「疫情中」為超洗腦的咒語本身,讓藝術家重新審視現階段的身心靈創作與狀態。
在社會學領域裡,「飛地」是指被主流文化或語言所包圍,同時在空間中維繫邊界 ,能自成一格的團體或社群,彷彿有自己的文化需要捍衛; 更有回憶片段需要守 護。此次參展的藝術家們都有留學英國的經驗,在地域上的轉移,舒適圈的重新模擬,被不熟悉的語言所包圍過的體驗,一種具流動感的身份課題,「霹靂卡霹靂拉拉」不再只是無釐頭的青春術語,而是能賦予藝術家勇氣,去面對在疫情下迷 途羔羊的狀態,至尋覓自己靈魂飛地所在的過程,在「獨處」與「群聚」間,探索自 己與創作的全新可能,這是一種歲末的「自我淨化」。WE ARE STILL ON THE MOVE.
透過藝術家沈易頡以繪畫呈現對框架的重新理解、吳宣翰以類似違反儀式感的 繪畫、在超越顏料和顏色的本質下,以時間作為創作構圖的李芳吟、楊乃臻將以繪畫和影像呈現倫敦留學的「不在場」記憶。
以陶瓷與版畫,進行與島嶼的第三視角對話的鄭昀、以擅長展現物件和影像韻律的曾彥翔、能以裝置呈現物件與影像,作為與外部世界有效連結的吳依宣、擅長以圖像和影像去呈現一種儀式感呢喃的謝浩群。
張般源多以雕塑去探討人體與科技間的纏繞、矛盾性、鄭翊良多以在有限的四方 形空間裡和無限的肢體語言間探索–「抵抗的行動」,本次許多參展的藝術家更以日常生活觀察帶入創作,如:在現今社群風潮下,廖柏丞以旅遊影像去進行一場 建築扁平碎化的新革命。
邱馳以配件裝置設計作為乘載議題的容器去呈現童年記憶、陳瑋萱將以九宮格動態影像,呈現人從早上睜眼到出門上班的日常情境; 也有藝術家在此次群展嘗試新的媒材創作,例如:本次以VR裝置呈現字詞迷宮的吳迺菲。
觀眾得以在本展看到十四位台灣藝術家,汲取在英國留學的經驗養分建立起的觀察日誌,嘗試以旁敲側擊、非線性手法呈現:對過去的想像、對未來「隨緣」的期 待、技術間的「有機」碰撞等,參展的藝術家將創造出不同以往的白盒子的視覺、 聽覺饗宴,並引領觀眾反思當今刺耳的社會議題,以深信「我」與「他者」之間具有 更高度的張力與潛力之信念,共同建構出一種屬於2021年末對往日的一種招喚, 抑或是對2022年的期許。
波特萊爾說過:「漫遊者就是如此享受著預測『非預期的偶遇』,每天依照自己的地圖探險街頭,這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遊戲練習。」從2019年末疫情爆發至今,當各 國城市的ㄧ部分被擦拭了,在安頓與創作的彼端,我們期望一同身處在「緊(張) 集(合)狀態」的觀眾,於12月19號,下午3時,能與我們共同參與一場由蘆筍工作室策劃的歲末覺醒派對: 以「霹靂卡霹霹拉拉」為入內咒語,歡迎欣賞進入領地。
《霹靂卡霹霹拉拉 》The Enclave
開幕日期 Opening | 12.19 15:00
展覽日期 Dates | 12.18 ⎼ 01.09
開放時間 Time | Tue. – Thu.11:00 ⎼ 19:00, Fri. – Sun 11:00 – 21:00
展覽地點 Venue | 蘆筍工作室 The Asparagus Studio
(台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三段130巷3弄15號四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