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柏川(1901—1974),字少松。
即便出身台南世家卻不甘踏上家中長輩的期望,不願受傳統拘束的郭柏川捨棄了原先所學及教職,在26歲那年選擇所學遠赴日本美術學院求學。
兩年後,在此之前從未接觸美術的郭柏川成功考取東京美術學院,並向當時的主修導師岡田三郎助先生學習西畫。
不僅如此,在就學期間的郭柏川因緣結識了梅原龍三郎,並在其指導下半工半讀完成學業。也是因此郭柏川在接受學校古典派教學穩定扎實畫工的同時,又承襲了梅原龍三郎先生開放創作的心態,從中逐步找出了風格。
在接連得到入選肯定後,郭柏川更是確立志向追求美術,結束學業後的他跟隨梅原前往中國,在東北接下北平師大與北平藝專的教職、成家生子後,並在此長居近十年,並在每年的端午節固定在來今雨軒舉辦畫展,發表新作的同時也同樣追求增進。
然而,在1948年時由於染上黑熱病,郭柏川決定攜家回台養病,此後便一直定居台南。回到家鄉的郭柏川恰巧接手了台南省立工學院建築系(現成功大學建築系)的職缺,「堅毅、嚴謹」是當時學生對他的共同印象,其實是認為學建築必須具有天生的美感,因此教授素描課的郭柏川特別以教學嚴格聞名。
〈赤崁樓壹〉,1952年,紙本、油彩
1952年,以郭為首擔任會長,與曾添福、張常華、呂振益、謝國鏞等藝術家一齊組織了臺南美術研究會(簡稱南美會),期望能夠與南部地區的藝術家同好切磋、交流學術,而除了增設雕塑部、攝影部與國畫部外,郭柏川認為培育藝術創作者的教育工作亦不容忽略,因此還設置了美術研究所、甚至南美獎,為當時眾多類別的藝術家及新銳青年提供了良善的創作環境。
遷移過數居的郭柏川每每都能因此獲得了嶄新的創作靈感,如在日本求學期間習得宣紙油彩的技術、在北平時的他受到中國人文與建築氣勢的薰陶、在台灣以鄉土、日常為畫,最後在西式媒材中映上了東方特色,或許也是因為有如此豐富的人生經歷,才能畫出了獨具色彩的郭柏川。
〈故宮〉,1939年,畫布、油彩
〰️
#小編跟你說 現在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光 —— 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中也能一睹郭柏川老師的作品呦!
《光 —— 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
?展覽日期|2022.05.21 09.18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 101-103展覽室
?導覽時間|參加定導需租借導覽子機每人30元整
週二~週六 10:30、14:00
週日 10:30、1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