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 | 鳳甲美術館

地點:鳳甲美術館 台北市北投區大業路166號 (捷運奇岩站附近) 
展期:2012年10月6日–12月30日
開幕酒會:2012年10月6日(周六) 3-5pm
開幕活動:2012年10月6日(周六) 3:40pm 聲音演出:陳史帝(Noise Steve)

國際藝術家座談:2012年10月7日 1:00pm
展覽論壇:2012年10月27、28日 1:00pm

策展人:鄭慧華、郭昭蘭

2012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以「憂鬱的進步」為主題, 以另一種角度探討現代社會追求的技術、速度、系統、生產與消費諸面向的「進步」觀,特別是從非單一歷史與價值觀點、從世界不同區域所處之現代性發展歷程切入,反思當代人類的處境與生活價值的可能性。

日據時代的台灣文學家賴和曾從台灣庶民的角度觀看殖民者所帶來的「進步」,說道:「時代的進步與人們的幸福原來是兩回事」。賴和的看法呼應了盧梭在啟蒙時代針對隨著科學進步而興起的 「工具理性」的批判,而工具理性也正是現今主流進步觀的基石。從這一層反思基礎開始,「憂鬱的進步」展覽將以九位國內外藝術家的邀展作品,以及十六件國際徵件入選作品,從不同的經驗面向來進入這個主題。

西方主導的現代化經驗於十九世紀隨著帝國主義擴張至世界各地,後進國家為追逐與模彷西方現代發展,甚至不惜違背自己的歷史經驗以換取快速進步。時至今日,進步的意涵已為無止境的經濟增長與市場擴張所壟斷,第三世界國家將西方現代性作為進步的唯一想像。今日,我們應該重新探討,「進步」是否只有一種?在複製西方進步之外,我們是否應該追尋和思考另一種進步觀?

Social pro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