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人權博物館「AYO-AYO!明天應該會更好—移動人權特展」

展覽以四大單元《凝視-生活空間的再發現》、《現場-不可見的風險外包》、《練習-明日的平等與共生》、《閱讀間》等分區展示,從臺灣人的生活、移工的工作與生活、治理政策與制度、NGO的行動等四大面向,呈現移工在臺灣從個體到群體的生命史。這也是臺灣首次由博物館以特展形式,完整回顧移動人權議題在臺灣發展的歷程。

「竹久夢二特展」北投文物館12月登場!集結百件夢二作品及珍貴照片文獻

「浪漫1920s – 竹久夢二的視界」特展將在北投文物館展出,展期從2021年12月3日(五)~2022年6月5日(日),本次展覽除將集結百件竹久夢二的作品與照片文獻,也將展出1920年代受其影響的日本大正時代大眾文化產物等,帶領大家走進大正浪漫年代。

《distractions!》線上展聶永真、陳嫺靜、stu sis、 王世堅等超酷組合,推出特色周邊商品展!

每一場展覽與活動之中,「周邊」總是大眾關注的要素之一,有時甚至能喧賓奪主,成為討論熱點、搶購目標。周邊到底是展覽物、品牌的延伸,或品牌精神的具象、商品化,又或者是?以此為出發,創意策略團隊「等向 dan and sean」於12月1日推出「distractions!」線上展覽,邀請各領域名人和品牌共同激盪出心中最夢寐以求的周邊,並透過募資活動量產實現。

奇美博物館2021聖誕週末 主打英國風 一起來搖滾2021.11.19

萬眾矚目的經典聖誕活動──奇美博物館「聖誕週末」又來了!今年以「美妙聖誕」為主題,主打「英國」、「搖滾」兩大元素,內容包括聖誕大舞會、聖誕市集、音樂饗宴、舞蹈表演、星光電影、V&A國際特展、常設典藏推薦等,透過一系列豐富多元的企劃,打造一場溫馨且富有藝文氣息的西洋聖誕派對,活動將於12/18起連續兩個週末登場,即日起預售票開賣。

誠品書店進駐基隆百年古蹟!超過千本主題選書、文具及黑膠唱片與週末市集,出發基隆放鬆一下!

基隆誠品期間限定店登場!其坐落於「要塞司令官邸」與「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兩棟古蹟,並預計進駐至2022年2月6日。而基隆誠品期間限定店也將結合兩處場館的歷史特色與基隆在地風情,推出一系列藝文活動,邀大家感受港都魅力。

耿畫廊|如果野牛做夢: 張宏圖 個展

這群在他記憶中溫順而龐然有力的動物,雖得以結伴成群來到艷陽藍天底下,擁有遼闊的空間、⻝不盡的⻘草,卻也僅能在欄柵中以身體遙想先祖立於原始曠?的記憶,遙距萬里遠的兩樣情境霎時間在張宏圖的記憶中連結,他望向草原上緩緩移動的?牛,?牛也望向他,他明確意識牠們是大地的一部分、來自自然,凝視的靜默彷彿製造了巨大的聲響。

TKG+ | PAGES (2021–20) — 陳敬元個展

這或許是對現實的反應,但更可能是一個創作變化的起點。從空間衍生出創作者以身體作為丈量世界的尺度而言,陳敬元繪畫中的身體性有了實證的演練。在身處在這個時空狀態下的詮釋中,創作是一個媒介,涉及更廣闊社會、心理層面的構築與再分配。但同時,它更是一種精神屬性,也是觀看的理解與領悟。

臺灣文化協會一百年,看見戰前臺灣藝術黃金年代的重要文化推手

今年(2021)是臺灣文化協會成立 100 週年,文化部與文化總會以「百年追求」為一連串紀念活動的核心主題,日前公布的主視覺,以 100 種台灣文化圖騰,象徵不同領域的多元交會。100 年前的臺灣藝壇百花齊放,誕生許多傑出畫家,而他們之所以能夠持續創作生涯,是因為背後有著許多願意不求回報、長期支持藝術家的人,藝術家才得以能夠無後顧之憂地持續創作

藝文工坊|2021 BIOS 年會【嶼浪同存】

一鍵暫停,世界在一波波感染高峰中,找新生途徑。衝擊之後的台灣,在變與不變間,蓄積土地、 文化與創作的能量:以數位擴大現代人對展覽形式、藝文活動的想像;新科技應用及舞台技術改變流行音樂的日常風景;餐飲業者突破常規推出創新體驗;電影、戲院產業跟隨觀眾目光調整營運策略。

【青年駐業補助計畫|大駁二文青創星埕鹽埕哈瑪星】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為協助青年文創人才發展文創產業,吸引具有合法商業及稅籍登記之文創人才進駐本市鹽埕區、哈瑪星地區營運,特訂定本計畫,並協助其確立市場定位及商業模式,期以提升本市青創人才於文創產業大環境中發展,提升青年創業成功率。

2021 濕地 Wet Base2.0 實驗劇場 – 王木木出品《寶貝母親:複視》

這不是一位母親或一個女人的故事,這則故事日復一日在身畔發生。
或許太常見了以致明顯到沒有被發現,或説未能被訴及發現──
迫予多重注視,成為女人的第一步。
而或許在成為女人之前,我們早已往母親的身份啟程。而母親,是第一個教會我成為乖順母親的人。

龍崎光節-空山祭即將邁入三週年!

龍崎空山的歷史要從過去策展人辛綺受《亞洲藝術新聞》時所提到,政府原為有意規劃台南龍崎為垃圾掩埋場,因為土地難以耕種、人口老化,給人一種空空的感覺,但當地居民並不認為 ; 經過住民的抗爭最後並沒有規劃成垃圾掩埋場。空山祭為城市與在地居民的認知故事,並以藝術季的方式創生龍崎。

Social profiles